收藏本站  |  English  |  大气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关于我们 科研 论文论著 研究生 技术支持 科学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AMIP模式对大气经向质量输送的模拟评估
文章来源:气象学报  |  发布时间:2010-04-29  |  【打印】 【关闭】  |  浏览:
从描述南、北半球间大气经向质量传输的角度入手,考察IPCC第4次评估报告提供的8个AMIP大气环流模式对越赤道质量通量输送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NCAR、MPI和UKMO模式模拟出的越赤道整层大气质量通量与观测大体相一致;MIROC3模拟的整层大气质量通量年循环与观测结果相去甚远,尤其在夏季模拟出较强的虚假向北大气质量输送;IAP模拟的整层大气质量通量年循环方向与观测结果在7个月份中相反;把垂直大气分为4层,各模式对700 hPa以下(I1)和300—70 hPa(I3)两层质量通量的模拟能力普遍较好;对700—300 hPa层(I2)质量通量模拟结果偏差较大;除MIROC3外,其余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70—10 hPa(I4)大气质量通量的季节变化。显然,不仅南、北半球间大气存在质量交换,越过其他纬度同样存在着经向大气质量输送,无论冬季、夏季还是年平均,各模式对越过其他纬度(60°S—60°N)经向大气质量输送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差异明显。整体权衡,UKMO_HADGEM1在模拟越赤道大气质量通量方面表现突出,MPI_ECHAM5模式优势较明显;NCAR、GISS和GFDL三个模式在某些压力层内具有较好的模拟水平;MIROC模式对整层、700—300 hPa层的模拟能力较低,而对700 hPa以下层和300—70 hPa层的模拟水平较高;IAP_FGOALS和CNRM模式在模拟越赤道大气质量通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版权所有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4024088号-17
通信地址: 北京9804信箱LASG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5173 传真:010-8299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