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利用多源资料对1998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过程的综合分析, 本文证明北印度洋和亚洲热带区域春季强烈的海-陆-气相互作用是激发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涡旋发生及亚洲夏季风爆发的一个根本原因. 春季南亚陆面对大气的强烈感热加热形成了陆表的显著的气旋性环流和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反气旋环流, 利于那里的洋面升温. 这种表层大气流场对海洋环流的驱动作用在北印度洋沿岸产生离岸流, 深层冷海水上翻, 海表温度下降. 4月下旬至5月上旬, 随着中南半岛春季降水的增强, 孟加拉湾东部的离岸流 消失, 甚至转变为向岸流, 海温上升. 自阿拉伯海东南部到孟加拉湾东岸形成了一个西南- 东北走向、表层温度大于31℃的春季孟加拉湾暖池. 南北的海温差异及非洲大陆的加热在5月初形成了索马里跨赤道气流, 它在沿赤道惯性振荡的过程中与位于北部阿拉伯海上空的反气旋同相迭加, 惯性槽中的西风激增, 海表向大气释放大量感热. 其所强迫的气旋涡度迭加在惯性槽上使其急剧增长, 大气的惯性运动被破坏. 气流以气旋式弯曲偏离惯性路径而转向北部的孟加拉湾暖池, 与孟加拉湾北部反气旋南侧的偏东气流在斯里兰卡以东海面辐合. 由于该处海洋对大气加热, 最后形成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涡旋. 该涡旋向北部暖海水区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最终使冬季纬向分布的高压带在孟加拉湾东部断裂, 涡旋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西南风与原高压带北部的副热带西风打通联接, 激烈对流在孟加拉湾东部和中南半岛西部发生, 亚洲夏季风于是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