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  大气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关于我们 科研 论文论著 研究生 技术支持 科学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耦合模式模拟
文章来源:气象学报  |  发布时间:2013-05-29  |  【打印】 【关闭】  |  浏览:
亚洲一太平洋涛动是夏季欧亚大陆东部(15°-50°N.60°-120°E)与北太平洋上空(15°-50°N,180°-120°W)温度场反相变化的现象亚洲一太平洋涛动指数由对流层上层(500-200 hPa)温度定义.反映了亚洲一太平洋纬向热力差异基于一个全球海一气藕合模式FGOALS_gl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结果.讨论了其对20世纪亚洲一太平洋涛动指数变化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较之ERA-40再分析资料(1960-1999年).模式很好地刻画出上层温度场的平均态和主导模态的空间型从趋势上看.模式对北太平洋上空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和趋势模拟较好.但未能模拟出亚洲东部陆地上空的降温趋势从频谱分析结果看.模拟的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2-3a的年际变率与再分析资料相当.5-7a周期的变率较弱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与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相关的亚洲季风区气候异常在20世纪模拟中.外强迫因子会改变藕合系统的年际变率.在自然因子 强迫下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的功率谱向低频方向增强.人为强迫因子的作用则相反自然强迫因子和人为强迫因子在不同时期对亚洲-太平洋涛动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作用不同在年际变率中人为强迫因子能够控制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变率使其不致过大;在年代际变率中人为强迫因子会增强自然强迫下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变率模式上层温度的主导模态受ENSO调制.可能影响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年际变率因此.模式对ENSO模拟能力的缺陷是制约模式对流层上层温度及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变率的重要因素.
版权所有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4024088号-17
通信地址: 北京9804信箱LASG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5173 传真:010-8299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