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  大气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关于我们 科研 论文论著 研究生 技术支持 科学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LASG 2018年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应用暑期讲习班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7-18  |  【打印】 【关闭】  |  浏览:

  

 

  

  2018年7月12-16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与应用讲习班在大气所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4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名学生参加学习。为培养气候模式研发后备人才,讲习班特别资助了13位京外学生参会。

 

  讲习班组委会主席、LASG主任助理段安民研究员主持开幕式。讲习班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LASG主任肖子牛研究员致开幕词。肖主任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LASG概况及举办本次讲习班的目的,并预祝讲习班举办成功。

 

  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14位中外专家围绕气候系统模式发展、气候系统模式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气候系统模式在气候变率和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三个主题为学员进行了授课。讲习班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大气所吴国雄院士首先为学员开讲,与刘屹岷研究员共同讲解了利用数值模式开展的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大气所王斌研究员讲述了动力框架的发展历史,以及基于经纬网格的有限差分格式动力框架的设计;日本东京大学Masahiro Watanabe教授就如何利用全球气候模式进行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归因做了系统讲解。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气所Minghua Zhang教授讲解了云反馈的基本原理以及边界层和浅对流参数化方案;美国斯普克斯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Guangjun Zhang教授详细介绍了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大气所李立娟研究员从当前气候模式的偏差和模式改进入手,回顾了GAMIL大气模式和FGOALS-g耦合模式的发展历程;大气所包庆研究员报告了 FGOALS-f2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发展和气候预测应用情况。韩国釜山大学June-Yi Lee教授作了关于次季节尺度气候可预报性的报告。大气所周天军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当前模式在全球季风变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机制、中国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法国科学研究中心Laurent Li研究员介绍了如何利用气候系统模式定量估计近三十年来二氧化碳通过施肥效应导致地表植被增多及其气候响应;日本东京大学Masaki Sato教授介绍了全球云可分辨模式NICAM的发展及应用;大气所刘海龙研究员介绍了大气所LICOM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历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Gianpaolo Balsamo博士通过视频做了关于包括人类影响的地球系统模型路线图的远程报告并与学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各位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精彩纷呈,学员提问踊跃,现场气氛热烈。在学员交流环节,来自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和资源研究院的四位同学展示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课程间歇,学员们还观看了墙报展示。

 

  闭幕式上段安民研究员对讲习班做了总结,勉励学员们进一步加强学习,积极投身气候模式研发工作。讲习班还评选出6位优秀学员并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段安民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肖子牛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作报告

 

  

  吴国雄院士、刘屹岷研究员、王斌研究员、Masahiro Watanabe教授作报告

 

  

  Minghua Zhang教授、Guangjun Zhang教授、李立娟研究员、包庆研究员作报告

 

  

  June-Yi Lee教授、周天军研究员、Laurent Li研究员作报告

 

  

  Masaki Sato教授、刘海龙研究员、Gianpaolo Balsamo博士(远程)作报告

 

  

  学员提问

 

  

  学员展示

 

  

  段安民研究员与优秀学员合影

 

  

 

版权所有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4024088号-17
通信地址: 北京9804信箱LASG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5173 传真:010-8299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