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
何超 研究员
暨南大学
邀请人/报告会主持人: 满文敏 副研究员
三号楼1218会议室
2021年4月1日(星期四)14:30
报告摘要:
以低层南风为主要特征的东亚夏季风环流是东亚季风区的主要水汽来源。气候模式的预估试验一致地显示,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会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增强;古气候的证据也表明间冰期东亚夏季风环流强于现代。我们比较了CMIP6的数十个模式的预估试验与最近两次间冰期气候模拟试验,结果显示,东亚夏季风随全球变暖而增强的机制完全不同于间冰期东亚夏季风的增强机制。间冰期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增强主要得益于纬向海陆热力对比和西太副高的增强,而全球变暖主要通过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而使得东亚夏季风增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尽管全球几乎所有陆地区域的升温幅度均大于海洋,但北美季风反而减弱;二氧化碳的直接辐射强迫和赤道太平洋海温的类El Nino型变暖结构对北美季风的减弱各有大约一半贡献。与季风的纬向非均匀响应相对应,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几乎相反。
报告人简介:
何超,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2014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学习,获得博士学位。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围绕夏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基于这些研究工作,提出了适用于变暖气候背景的副热带高压监测指标,揭示了夏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纬向非均匀响应及其内在机制,阐明了东亚夏季风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不同于间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