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太平洋温跃层湍流混合及参数化
刘传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邀请人/报告会主持人 : 林鹏飞 研究员
2024年5月8日(周三)15:00
3号楼二层第七会议室
报告摘要:
观测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温跃层湍流混合频繁发生,且呈现短时间尺度变率和复杂垂向空间分布特征。湍流热通量导致热量从海洋表层向下层传输,从而调制甚至控制上层温度,进而影响大尺度海洋状态及海气相互作用。然而,当前对赤道东太平洋温跃层混合复杂时空变率的发生机制缺乏理解,海洋模式中湍流混合参数化改进也因此受限。本报告揭示了赤道波动与赤道强剪切流系相互作用对湍流混合的重要影响,阐明了东太平洋温跃层混合复杂变率的形成和演变机理,开发了一个基于能量约束、适用于剪切不稳定动力条件(Ri<0.25)、可应用于高垂向分辨率海洋模式的湍流混合参数化方案。
报告人简介:
刘传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中尺度不稳定与中尺度涡、小尺度不稳定与湍流混合等海洋动力过程研究,及基于四维变分(伴随)数据同化技术的海洋内部参数优化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Ocean Modelling等物理海洋专业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学术贡献:揭示海洋中尺度不稳定性结构、中尺度涡结构、中尺度涡致各向异性混合结构全球分布规律及机制联系;给出赤道模态热带不稳定波(eTIW)流态,发现次表层热带不稳定波(subTIW),揭示障碍层湍流混合规律,阐释太平洋赤道波动引发温跃层复杂混合结构的机制并确立赤道太平洋温跃层混合普遍存在性;构建基于ECCO技术框架的 “两洋一海” 较高分辨率四维变分(伴随)数据同化与大洋状态估算系统TOO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