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  大气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关于我们 科研 论文论著 研究生 技术支持 科学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第一届全球季风模式比较计划(GMMIP)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05  |  【打印】 【关闭】  |  浏览:

        2019年10月28-30日,第一届全球季风模式比较计划(GMMIP)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1)CMIP6模式的季风模拟评估;2)全球季风长期变化的机制和检测归因研究;3)季风季节至年代际变率的机理和可预报性模拟研究;4)高分辨率模式对季风的模拟“增值”研究;5)未来季风变化的预估研究。研讨会由GMMIP国际计划联合主席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英国气象局哈德来中心、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日本气象研究所、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韩国国立釜山大学、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津巴布韦气象服务部等外国机构、和我国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代表参会。在为期两天半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共作了37个口头报告,13个展板报告,现场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2016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学者联合发起组织了“全球季风模式比较计划(GMMIP:Global Monsoons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并迅速得到全球各大气候模式研发中心的积极响应,被世界气候研究计划CMIP科学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CMIP6旗下的科学计划之一,目前有来自全球的21个模式参与该计划,是CMIP6旗下参与模式数目最多的两大科学计划之一。GMMIP计划通过多模式比较,致力于推动对全球季风系统演变的物理机制的理解,提高季风的预测和预估水平。


        10月2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首先GMMIP联合主席周天军研究员作了简短的欢迎致辞。他介绍了GMMIP计划的背景,表达了希望借助本次会议推动GMMIP计划和季风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目的。中科院大气所吴国雄院士代表GMMIP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SSG)对GMMIP计划在推动和引领国际季风模拟研究方面提出期待和要求。GMMIP联合主席、英国雷丁大学Andy Turner博士在致辞中对中科院大气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并希望与会代表注意按照IPCC AR6的时间节点要求,及时把自己利用CMIP6数据特别是GMMIP计划数值试验分析结果的论文送投,争取成果最终被IPCC AR6引用,提升评估报告中季风成果的影响力。

 

        会议报告分主题进行。季风动力学方面,中科院大气所的吴国雄院士应邀介绍了多尺度强迫对副热带季风环流系统的重要作用。中山大学的杨崧教授应邀介绍了泛南海地区的季风和ENSO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季风模拟方面,许多参加GMMIP计划的模式团队应邀到会介绍了新一代模式的研发状况和CMIP6/GMMIP试验的进展。综合各团队的评估结果,新一代模式比上一代模式在模拟气候态方面的偏差更小,总体性能都有所提升,公里尺度的显式对流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降水日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


        在季风对外强迫响应方面,英国雷丁大学的Andrew Turner副教授介绍了不同强度的气溶胶排放对20世纪全球季风变化的影响;香港城市大学的周文教授介绍了非洲季风区降水变率在气候变暖下增强的现象及其原因。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Mat Collins教授发现未来地表增暖和环流变化主导了热带雨林地区植被的变化。浙江大学的吴仁广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大气内部变率在中国东部南涝北旱趋势中的重要作用。英国雷丁大学的田方兴博士研究了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强迫在南涝北旱中的作用,指出华北降水的减少与气溶胶产生的动力作用有关。在千年气候变化视角下,南信大的刘飞教授认为与ENSO有关的东亚夏季风主导模态和外强迫有关。南信大曹剑教授研究了末次冰盛期的全球季风变化,他发现季风降水的响应存在半球尺度的不对称性,北半球季风降水对不同强迫因子的响应存在巨大差异。


        季风预估方面,韩国国立釜山大学的Kyung-Ja Ha教授指出亚洲季风降水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全球季风区,雨季的持续时间的变化主要受季风撤退时间变化的影响,未来地表蒸发的加强会导致东亚地区未来干旱风险的增加。日本气象研究所的Hirokazu Endo博士指出未来不同区域的季风降水变化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环流的差异,亚洲季风环流减弱的速率慢于其他季风区,使得亚洲季风降水的增加更加明显。暨南大学的何超副教授对比了CMIP5和CMIP6模式中副热带高压预估的差异,以及不同海域的副热带高压在预估中的区别。中科院大气所黄昕博士生研究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对南亚夏季风降水近期预估的影响,发现在准确预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基础上,可以将南亚夏季风降水预估的不确定性减少20%左右。津巴布韦环境中心的Shingie Nangombe博士对未来气候变化下非洲南部极端事件的研究表明,1.5°C温升比2°C温升可以减少当地30%-40%的热浪,但极端降水的变化在两种温升目标下没有显著区别。


        第一届GMMIP国际研讨会集中了模式研发、评估和应用等领域的学者,针对季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促进了季风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本次研讨会得到中国科学院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项目和中科院大气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LASG供稿)

 

  

GMMIP计划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员致欢迎辞

 

GMMIP计划联合主席英国雷丁大学Andrew Turner副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代表GMMIP SSG开幕式致辞

 

中山大学杨崧教授做大会报告

 

韩国国立釜山大学Kyung-Ja Ha教授做大会报告

 

日本气象研究所Hirokazu Endo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动力气象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李肇新做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俞永强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Matthew Collins教授做大会报告

 

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Ramesh Kripalani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香港城市大学周文教授做大会报告

 

英国气象局哈德来中心资深研究员Robin Clark做大会报告

 

展板报告

 

会议代表合影

版权所有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4024088号-17
通信地址: 北京9804信箱LASG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5173 传真:010-8299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