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  大气所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关于我们 科研 论文论著 研究生 技术支持 科学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第三届大气、海洋可预报性研讨会在江苏扬州顺利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05  |  【打印】 【关闭】  |  浏览:
 

 

  2021年6月28-29日,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海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大气、海洋可预报性研讨会”,在江苏省扬州市顺利召开。国内十余家相关科研院校的110余名大气、海洋可预报性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海气相互作用、可预报性研究、资料同化、集合预报、目标观测,以及人工智能等主题,奉献了32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学者们各抒己见,交流活跃,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银燕、梁湘三和罗京佳教授、国家气候中心封国林研究员,以及昆明理工大学刘文奇教授等知名专家出席。陈大可院士做了大会特邀报告,他肯定了当前大气海洋领域可预报性研究取得的巨大成绩,并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监测预报系统的构想,同时对在座的青年学者们提出了科研创新,追求极致的期望;乔方利研究员在报告中讨论了海洋与大气深度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当前高影响事件模式预报的挑战和机遇;胡永云教授就ENSO这一强烈的海气耦合事件,为与会学者们展示了2.5亿年以来的ENSO演变特征;梁湘三教授的报告讨论了信息流和人工智能及其在大气海洋科学中的应用;罗京佳教授则探讨了用人工智能预测ENSO的新技术。这些精彩报告使与会学者和研究生们领略了科学前沿,拓展了科研视野。
 
  本次会议不仅加强了不同团队间青年学者们的深入交流,为他们提供了了解预报性研究最新进展的平台,更为以后不同单位间的学术合作打下了基础。最后,在讨论阶段,与会专家们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可预报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并寄语青年学者们要有开阔的视野,从国家紧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为提高大气、海洋高影响事件的预报水平和减灾防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所有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14024088号-17
通信地址: 北京9804信箱LASG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5173 传真:010-82995172